Thursday, May 31, 2007

台南. 報恩堂

很久前看bevice的雕樑畫棟系列就覺得很神奇, 廟從來沒少去過, 可從不知道裡面包含了這麼多從來沒有人教過我們的美麗。 這一陣子看多了會館古蹟介紹(吳哥的這一篇有所有的link)更是讓人熱血沸騰, 血脈噴張, 於是這次回台灣前唯一有計畫想做的就是要去看古蹟。 這些小時候其實都看過卻不明瞭的古蹟。

計畫歸計畫, 卻沒有任何準備, 回到家才開始上網查資料。 家裡沒印表機, 只好認真地用紙筆手繪地圖。 每一區都有古蹟, 只能估計一天可以參觀的份量, 一區一區畫, 打算以三~四天的時間一網打盡市區內的古蹟。 雖然從沒迷路過, 也都能順利去到任何想去的地點, 但我對台南市區的路名其實不熟。 這地圖一畫, 對"我住府城東, 君住府城西, 日日見君不思君, 共枕鹽水溪"的交通往返還真是頗有幫助。

原本打算從吳哥介紹得很詳細的三山國王廟(1), (2), (3)開始。 再怎樣對古蹟對建築一竅不通, 按圖索驥照本宣科的能力應該還是有的吧? 將圖文反覆溫習(老了沒辦法, 不反覆, 背不起來), 期待能在現場親自尋覓指認, 絕對是開啟鄉土教學的最佳戶外學習。

然而我先去了報恩堂。 而且沒去看三山國王廟。 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的又一美好例證。

這一天拿了醜醜的大頭照, 到遙遠的區公所(我的戶口幹嘛要被遷到這裡?), 換我其實沒有想換的新身份證(配偶欄有名字真是讓人超級不習慣的)。 四點多的南台灣太陽仍豔, 仍是可以四處趴趴走卻不宜遠遊的天色, 那就去最近的報恩堂吧。 當我詢問吳哥關於三山國王廟的資訊時, 吳哥回說報恩堂是台南最美好的傳統木造建築, 可以去看看。 好學生我謹記心中, 迅速確實地來到報恩堂。

最美好的傳統木造建築。 很詭譎的形容詞: 是"美好", 不是"美"。

它躲在小小的巷子裡。 從鄭氏家廟跟三官廟中間的小巷子(隔著馬路還有個小小的五帝廟)走進來, 在仍舊窄小的巷弄間四下張望搜尋了一下, 見到了夾在兩邊高聳的水泥大樓間, 外表很不起眼的報恩堂。 門口的三級古蹟牌證明我們沒有找錯。 大門深鎖, 但輕掩上的旁邊小門開了條細縫, 端的是開放或不開放?




聽聞有話語聲, 輕輕推門進來, 想問問可不可以入內參觀。 我們靜靜地站了好一會兒, 沒有人。 只有廟後方的廂房傳來準備晚餐的鍋碗瓢盆聲, 媽媽跟小孩們此起彼落詢問肚子餓了沒/啥時要開飯的人聲。 好親切的各類聲響編織出的, 是既熟悉又遙遠的兒時暮色晚餐圖。 害怕他們會衝出來指責我們擅入打擾他們家居, 卻又戀棧著應該幽靜的佛堂和喧嚷家居聲譜就的俗世生命力。

始終沒看到廂房後的人影, 雖然晚餐行進中的各種聲響不曾停止過。 近在咫尺的聲音讓我一直處於作賊心虛的緊張狀態, 幾乎是拍拍照就閃人了, 不敢久留, 也不敢細看。 回來後才在網頁上看到說"報恩堂是清修場所,平日不對外開放,想要前往參觀需要事先聯繫為佳", 還好沒先看到這一句, 要不然膽小的我一定就不敢進去了。



庭院頗大, 走道兩旁擺滿了盆栽, 整理得很乾淨。 太陽雖高, 光線仍讓兩旁的樓房擋了去, 淺淺的陰影中顯得十分清幽。 門戶倒是大開的側門旁立著這個唧水的東東(叫什麼名字啊? 居然想不起來), 是山友逛了一圈下來後最感興趣的--又勾起了很多小時候的回憶啦! 他說以後他兒子一定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 我也很好奇它是不是仍在使用中呢?

前堂兩邊的牆上有兩幅斑駁的畫, 一邊是南極星輝, 一邊是瑤池獻瑞。 畫看起來十分老舊, 並不特別覺得這畫有何特別, 也就沒細看是樣材質作的畫--實際上是就算看了也看不出所以然。 其實我在看這些古蹟時最大的困惑也毫無能力辨別的就是: 1. 這究竟是古(之所以為古蹟)是新(還是修復過了)? 2. 這究竟是美或是不美 3. 是出自大師之手或質樸民間巧匠。 傳統信仰跟民間技藝的美跟我們習慣在博物館美術館看畫看銅鐵玉瓷器石刻木雕的美是完全不一樣的吧。 直覺在這當頭能不能用啊?

前堂很空蕩, 擺飾皆無, 乾淨簡單。 中間立著個牌樓似的裝飾(有特定的名字, 特別的意義嗎?), 一旁站著個市政府立的牌子介紹它的歷史, 讓我們很放心地以為這應該是公共空間。

兩邊的小門出來是可以仰見藍天的天井。 幾步路寬, 兩旁也擺著清爽簡潔的盆栽。 陽光嘩啦啦地灑下來, 連接著前後兩堂的深邃, 有著過場設計的恬適。

階梯跨上來是正堂。 觀音古佛下的神龕甚暗, 幾乎看不見觀世音菩薩的容貌。 我再次努力地仰頭張望, 希望能福至心靈或是茅塞頓開, 感受到所謂的最. 美.好。 仰頭, 是因為我以為大多可以欣賞的雕刻都在天花板上。 樑, 桁, 檐, 斗座, 雀替, 吊筒--這些我還是搞不太清楚的詞, 都是在頭頂上的吧。 也因此, 在現場時我並沒有注意到在網路介紹中特別提到的陰陽茶水, 花罩及八卦月門。 其實行前我也把介紹看了好幾遍了, 只是沒有圖解說明, 根本就不曉得它在講什麼。 出門前的準備總是只做到地圖就定位, 而功課總是在第一手的現場勘察後才在書頁網路間展開, 一聲聲"唉唉唉怎麼沒看到這個沒去到那裡"的哀嚎聲才開始此起彼落。

雖然google一查, 講到報恩堂的網站不少, 但內容都是差不多的, 很顯然源自同樣的版本, 讓我很懷疑大家抄來抄去可到頭來不曉得是不是真的知道自己抄的是什麼。 經過網路上的照片諸多比對之後才終於搞清楚什麼是花罩, 什麼是八卦月門。 "花罩指樑枋下的面狀木雕或格扇,是傳統建築分隔室內空間的手法之一" 這不, 粗體的這些詞是啥呀? 這解釋可深奧的呢! 就像在看英文, 每個字都看得懂, 合起來的句子卻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很慶幸我沒有漏掉花罩, 雖然拍照時的我以為它只是純裝飾, 不曉得還有特別名稱跟功能。 但八卦月門呢? 我一點印象也沒有! 這正殿這麼小, 我還能漏掉這麼"重要"的東西!

還好, 亂槍打鳥的照片中, 有一張拍到了八卦門的上方, 另一張拍到了下方。 它用來分隔中殿跟左右廳房, 不敢冒進只敢站在天井旁無隔間處的我也因此錯過了。 咦, 那左右兩邊從祀的是誰呢?

總得來說, 我覺得它: 小巧, 乾淨, 簡單, 樸素, 看起來很新。 沒有特別的樑柱造型, 既不花俏也不繁麗的雕刻, 雖然新穎但也不亮眼的色彩, 是如何組合成最美好的木造建築? 比起其他建築究竟有何不凡之處? 我就這樣結束了我的古蹟第一課, 沒看出所以然來。

所以, 嘮叨了這麼多廢話, 重點只有一個: 桃夫人啊, 它究竟美好在哪裡啊???

下面是我自己看圖猜故事, 還望桃夫人撥冗訂正改錯, 因材施教, 有教無類, 在此長揖一拜, 先謝啦!


  • 報恩堂@府城觀光古蹟
    巡禮


    看圖猜故事1: 前堂旁邊的兩幅畫: 南極老人是福祿壽三仙裡的壽仙, 一手拿柺杖, 一手拿蟠桃, 旁邊有仙鶴, 身後有蒼松, 通通都是象徵長壽。 瑤池獻瑞是麻姑去參加王母誕辰的蟠桃會, 肩上扛著竹竿掛著花籃, 旁邊跟著鹿, 取祿同音, 麻姑長壽又年輕, 有長春之意。 (後面是柳樹?)



    看圖猜故事2: 前堂往天井的兩扇門: 左邊的松樹也是長壽吉祥, 右邊是牡丹花瓶-富貴平安


    天井。 看圖猜故事3: 欄杆後有屋頂的地方叫拜殿


    正殿。 波羅蜜多上方的雕刻就是"花罩"。 神龕上方也有。


    這個ㄇ字型的花罩就清楚了。 八卦門就在花罩後面啦。


    看圖猜故事4: 紅色一格格的窗算是"格窗"?


    看圖猜故事5: 右上方ㄈ字型的藍是斗栱?


    看圖猜故事6: 最下面的藍柱是大通, 上面那一個是二通, 上面的裝飾是斗座?


    換個角度


    看圖猜故事7: 蓮花的托木?

    看看右邊(上圖), 我問山友, 這一隻是啥。 答說是龍。
    看看右邊(下圖), 我問山友, 這一隻是啥。 答說是龍。
    旁邊下面那一隻呢? 呵, 問來問去都是龍。 除了看出來它是四爪外, 我也不知它究竟是啥!



    看圖猜故事8: 我想, 是鰲魚吧? 取獨佔鰲頭跟能防火之意。 至於兩邊是否有雌雄或表情之分, 那更是完全看不出來啦


    這是蝙蝠


    還是蝙蝠


    這是蓮花


    看圖猜故事9: 花造型的吊筒, 跟沒有裝飾的豎材?


    看圖猜故事10: 也是蓮花?


    看圖猜故事11: 鳥/鳳凰銜著蓮花?

    雖然不知道這些專有名詞並不妨害學習欣賞廟宇建築的美--只是, 我想看懂人家的講解介紹究竟指的是什麼!













  • 18 comments:

    1. COMMENT:
      嗯嗯~很可惜,真的很可惜

      水草小姐一腳就跨進"進階篇"的



      網路上的東西不可以盡信

      甚至,政府機關印的小冊子,也不能全盤照收

      盡信書不如無書(只能靠日積月累的工夫去判斷)



      我家書呆說,報恩堂真的蠻美的

      不過,報恩堂的美,不屬於"直覺型",而屬於"感悟型"

      他的美,必需比較其它傳統建築,你才會發現他的"匠心獨具"



      另一方面 : 報恩堂並沒有處在他最"美好"的狀態

      所以水草不容易一下進入狀況

      我家書呆推測 : 他應該經過輕率的整修

      那個水墨壁畫就是個敗筆,那不是好作品(即使是出於名家)

      唯一慶幸的是 : 他依然保持黑白著色,而不是彩繪(應該原來就如此)

      這點很重要,等下說明



      報恩堂的美在於:他結合了閩式的斗拱,卻用日式的方式去詮釋

      這裡的日式不僅是傳統日式,也是1930年代台灣流行的日式

      也就是說,閩南建築在這裡經過簡化,和"日式的""現代的"簡約,兩者融為一體



      首先,請看由上數下來第三張

      那個正門的入口

      加入了兩個八卦型的窗戶

      這是1930年代世界上流行的樣式

      假如沒記錯的話,萊特也設計過類似的窗戶



      還有,顏色也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點

      日本統治台灣的末期

      一些日本人的審美感也慢慢融入閩式的建築

      台中及台中以南的建築,常常大量運用粉藍色

      跟以往的大紅彩繪或原木色不同.



      (我怕這篇文被吃,先寫一半)

      ReplyDelete
    2. COMMENT:
      報恩堂裡的斗拱,門窗...主結構

      全部被漆成天空般的粉藍色

      其餘部份點綴上傳統的"紅"與"金",與極少的"綠"

      請水草想像一下

      如果報恩堂的狀況,維持在最佳狀態時,這樣的配色是不是非常美?

      所以我說那黑白的水墨畫很重要

      雖然畫工不佳,但是跟整個建築是呼應的,應該原來就是這樣設計

      但水墨容易退色,所以隔一段時間後,原畫淡去,後來人隨意添補

      (我想我家書呆的推測,應該不太離譜)



      報恩堂的斗拱,被簡到最簡單的狀態

      花罩的花紋也十分簡單

      (廣東人叫博古紋,是模仿古鼎的花紋,也是夔紋的變形之一)

      另外,請仔細看,報恩堂的窗戶,大多使用早期的木條玻璃窗

      (美國應該也有)

      如果拿報恩堂跟傳統閩式的雕樑畫棟相比

      整個建築顯得清雅絕倫又頗具書卷氣與現代感

      (波羅密多的匾也是一絕)

      但是...重點是 : 他比須跟傳統閩式相比,他的優點才會突顯出來

      所以文化是不能孤立來探討的

      建築亦如是



      至於那個與那個,是甚麼動物...呵呵 那要另外請教高人了



      以上,水草小姐覺得還可以嘛?

      ReplyDelete
    3. COMMENT:
      另外...補充一點



      他整體花紋的設計相當統一

      蓮花的花紋遍佈整間廟宇



      蓮花在印度代表"解脫的智慧","由染污轉向清淨"

      而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心經)

      所以佛教也常用蓮花來象徵觀世音菩薩



      大致這樣



      那個...以後他兒子...

      那個兒子...

      在那阿?

      哇哈哈

      ReplyDelete
    4. COMMENT:
      呵呵 ~ 今天的補充教材多了些

      請看一下這個 : http://a79902002.network.com.tw/Album2370.html



      水草應該可以看出

      差在那了

      ReplyDelete
    5. COMMENT:
      發現我也有這些相簿喔,呵呵...

      看起來完全像是別人拍的

      水草或許可以看看



      http://a79902002.network.com.tw/Album.asp

      ReplyDelete
    6. COMMENT:
      我打了一堆約500字

      全死



      水草的網誌不能複製貼上

      我會漏看很多問題



      過兩天可否開放一下

      我才好複製你的留言

      這樣比較好回答

      ReplyDelete
    7. COMMENT:
      啊 這是進階篇? 我想說它小小的 比起複雜華麗的龍山寺天后宮等 應該是

      很好的入門教材說... 原來 要懂得橫軸上的時代演進跟縱軸上的各式風

      格才能領會...

      找資料時都會能搜集到的都找來讀 只是在網上找它的資料(沒有任何書面

      資料) 類同性還真是高得可怕 不知是中文網站少 還是這報恩堂"太小"

      少人注意?



      但 怎樣分別是"簡約"派的風格, 還是...經費不夠了簡單畫幾筆交差?

      (哇 這個應該是會被打屁股的問題) "簡單"與"沒啥特別"如何區分? (哇

      再打一下屁股)



      就像.. 我或許看得出山石迴廊跟開闊舒緩的兩邊風景 但要能知道這些可

      以接上"蘇州風格"跟"紹興風格" 該是怎樣的功力?



      1930. 傳統日式. 台灣流行的日式. 傳統閩式. 簡化的閩南建築. 只一

      個小小的報恩堂 就有這麼多學問啊! 突然覺得 我這樣就跑去說要看古蹟

      真是很像小人玩大車耶

      ReplyDelete
    8. COMMENT:
      那台中以北的建築 常用到什麼顏色呢? 為什麼會是以台中會分界點?

      我覺得它屋頂的紅太紅, 感覺像新漆過的, 有點太搶眼, 要不, 顏色算是

      簡單乾淨得蠻漂亮的;

      我一直用"乾淨"這個詞, 這真是我在裡面最強烈的感覺了. 乾淨到不太有

      古意...

      原木上的漆也會掉色 掉到回復原木色澤嗎? (這感覺也是笨問題...)



      八卦窗不是傳統的式樣嗎?

      在審視拍的照片中 看到不小心拍的另外一扇窗 方型 四角對稱的弧形 感

      覺也蠻漂亮的

      這讓我發現 我真的漏看了不少細節

      但同樣地 看到了八卦窗 要能知道這是30年代的流行 甚至哪些八卦窗也是

      同時期的產物

      對我來講 應該是條永遠走不到的路吧

      謝謝桃夫人跟書呆不吝指點啊!



      之前不太懂 為什麼講古蹟會不厭其煩地敘述何年何時曾重修過

      這樣的記載是不是也可以幫助後人瞭解建築本身改頭換面的歷程?

      而決定要如何整修 是不是古蹟的擁有者決定了算數?



      看你那些照片 呵呵呵 我有看出跟現代的風格不一樣喔!

      現在的風格比較簡約 哈哈哈

      不過可以這樣兩種風格放在同一平面上看對照比較 就比較能理解了

      你到底有多少四散在各個角落的過去啊? 我也想要一網打盡耶



      我把你這些講解備份到我的備份檔案上喔.. 免得哪天無名掛了 屍骨無存



      至於兒子啊 我也很想知道他究竟在哪裡...

      ReplyDelete
    9. COMMENT:
      500字!! 好心疼喔!! 打開了打開了 可以copy-paste了!

      或者 先在小作家打完字 再貼上來?

      我現在不管在哪一家留言 都會莫名其妙地留言密碼不對好幾次才會成功一

      次 有比較習慣先在旁邊打完...

      ReplyDelete
    10. COMMENT:
      為什麼會是以台中會分界點?...這可真的被問倒了

      台中以北(苗栗竹北其實也有),就是傳統的紅磚牆或白牆,下半部不漆成藍色,也很少有藍色出現

      至於為甚麼要漆上藍色?書呆先生也不知道說

      還沒看過這方面的資料阿



      它屋頂的紅太紅...假使沒推測錯誤的話...

      應該是上一次整修,因為經費不夠,只有整修屋頂

      下半部的藍色沒有再重漆一次

      木造建築從新到舊,舊到新,是不停的循環過程

      剛修完,難免"乾淨到不真實",需要一點時間

      只是...經費允許的話,最好是一次修

      不然有部份新有部份舊,並不是那麼協調



      原木上的漆也會掉了之後

      會暴露裡頭木頭原來的色澤

      但傳統的漆只是一層保護膜,像一層皮

      不會改變原木的顏色,脫色只是脫皮說



      八卦窗是傳統的式樣

      不過大門的八卦窗很現代

      仔細看,他的窗戶是上下對開的



      看建築這條路跟爬山一樣吧???

      只爬一兩座是不夠也不過癮滴

      一但上癮後,應該會反射動作的"想去想去"



      而決定要如何整修確實要看古蹟的擁有者

      這是一大悲哀

      台灣的古蹟擁有者

      通常既沒有國際觀也不尊重"原件"

      好悲哀阿...好像台灣從上到下皆如此

      怎麼樣讓自己的國家脫胎換骨阿?

      教育嘛?難難難難難...

      ReplyDelete
    11. COMMENT:
      其實那個壁畫真的是"簡"到有點差

      你說的沒錯阿

      根本是圖省錢,隨便找個人來畫吧?



      "簡單"與"沒啥特別"如何區分?

      如何可以接上"蘇州風格"跟"紹興風格"?

      呵呵...這兩個問題相等說...書呆先生說 : 這都是多看+多上網換來的

      其實水草在美國,有更多的東西可以看也

      光美國就看無不完了



      我們散落在各角落的東西,我來找一下

      其實很多是重複的也,有些已經隱藏了

      (有些藏到連我都忘記密碼)

      我來找找有沒有好看的

      再來通知你

      ReplyDelete
    12. COMMENT:
      我打完了

      水草可以再度上鎖了

      ReplyDelete
    13. COMMENT:
      妹解釋得這麼詳細清楚 讓我有想要重寫一篇的欲望 ... :)

      真的有開了一扇窗的感覺

      爬山要容易多了 想去爬就能去爬

      看建築雖然可以想去就去 但看不來就是看不來

      書可以看 網可以上 但要融會貫通真的很難很難吧

      我還是先見樹不見林 慢慢從小班上起



      美國啊 我就看山看沒有人煙的惡地形 -- 不太喜歡去大都市說 哈哈

      芝加哥的建築一直沒找到資料(沒在圖書館找到)

      也貼照片請你解說 如何?

      ReplyDelete
    14. COMMENT:
      芝加哥嘛?

      這這這...

      不行拉...書呆說:一定倒...



      美國啊 我就看山看沒有人煙的惡地形 -- 不太喜歡去大都市說

      阿 ~ 我想是拉

      水草真是熱愛自然

      那是我到不了的境界



      水草可以先把這些東西放在心裡阿

      你要寫得東西...我記得好多不是嘛?呵呵



      我們出國前,還會有一篇介紹美國的旅館喔

      ...再忍耐一下,我快出運了...

      ReplyDelete
    15. COMMENT:
      想不到我隨口一提報恩堂就引出這一大篇生動的文章與對話

      只是我上回去報恩堂實在是看不出美在哪裡?

      經妹與水草的對話才約略有個概念

      下回去台南要再好好欣賞一番

      水草也喜歡山,看來也是山友

      拱石的石頭不錯看,

      從鹽湖城到拱石國家公園那一段路就有不少惡地地形可一觀

      ReplyDelete
    16. COMMENT:
      妹: 我會一直在你身旁守候 會永遠等你...

      你應該快放暑假了吧 加油加油! 接下來就海闊天空了!

      我今年提早放暑假 到了七八月可能又開始忙了呢!



      吳哥: 在你家受教不少 感謝有你而發光發亮的會館介紹呢! 也才有機會

      看到報恩堂 親自看過 上起課來更充實!

      一直覺得Utah最美了 吳哥也去過嗎?

      ReplyDelete
    17. COMMENT:
      Utah算去過吧,那年先去黃石露營再順遊大提頓公園,走鹽湖城去拱石國家公園看石頭,

      又在沙塵暴中到了大峽谷從東走到西,再去賭城又去熱死人的死亡谷順道去優勝美地.

      Utah的地形地貌真美

      ReplyDelete
    18. COMMENT:
      吳哥這一趟真是開車開得遠呀! 不過這一路上的點都是超漂亮的!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