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December 5, 2008

[MX] Casa Luis Barragán

2008/01/11


要參觀建築師Luis Barragán 的家只能參加他們的tour。 我記得好像是每小時一次, 西班牙文跟英文導覽交錯進行, 100peso/person, 一定要事先預約才行(是的, 西班牙文的網頁, 請選visitas看住址電話email)。 我先寫了email去, 不過他們過了好久好久才回信, 久到我已經到了Mexico沒有網路可用的地方, 後來是回到Mexico City再請旅館的小姐幫我們打電話預約到中午的場次。

Barragan的家在Bosque de chapultepec西南角的對面街上, 所以可與這個公園安排在同一天拜訪。 不過這預約到的時間不早不晚, 不是很容易安排行程。 早上我們先搭地鐵到公園西北邊上, 在森林似的公園裡遊盪了一下, 才延著馬路走過去。 走到地鐵站Constituyentes時就會看到指標, 跟著指標走就是。

但說真的, 跟著指標走到巷子內, 我們就在其間徘徊了許久。 建築的外表平凡到毫不引人注目, 沒有招牌, 也沒有參觀的人潮, 真讓人迷惑是不是迷路迷到哪去了。 而且大太陽下走得又熱又累, 真想就在路邊給它坐下來....

還好迎面走來一個"外國人", 問我們是不是參加tour的, 然後指指我們面前這灰灰的水泥建築說這就是了。 我一直以為會看到獨門獨院而且外表特別的建築說... 後來導遊說, 那是因為這個區不算是很富有的區, Barragán不想太凸顯, 便將房子蓋得很能跟當地的景觀融合。

建於1948年的Luis Barragán House and Studio 地址是 12 & 14 General Francisco Ramírez。 一面牆兩扇門。 也是要參加tour的善心外國人先敲了左邊看起來很明顯的14號黃色門, 被告知musuem的入口是右邊的12號門。 按了門鈴半天才有人來開門, 知道我們是有報名參加tour的, 才讓我們進去, 坐在長板凳上等待。

通道旁是個小小的gift shop。 我們參觀完房子出來後看了一下, 不想扛書也不想買很貴的卡片, 問了一下這附近他的其他建築的地點跟參觀方式之後便離去。 不過這一日實在已經太累, 儘管鄰近就有一兩戶可以參觀, 但實在是沒力了...

導遊開宗明義就說, 因為智慧財產權, 室內不可照相。 唉, 我總是不明白這樣的思維背後的解釋方式, 但這一次我很乖(其實是已經沒什麼力氣作怪), 儘管不時仍有四下無人的機會可以偷拍一下, 但我都很節制喔! 只是節制的結果就是不只記不清一些細節, 連big picture都快忘光了...

導遊帶著我們來到門外, 從14號門進入頗長一段長廊, 進入主屋, 右轉是客廳跟他的書房, 可以連到他的工作室(現在是一片空曠的房間), 然後通到有水池和擺著很多大酒甕的小花園, 再來到頗大的後院, 從餐廳進入房子的左邊, 然後上樓參觀他的房間跟起居室, 最後從先前的等待室出來。

你一定不知道我在說什麼吧? 這邊有floorplan跟照片, 選最左邊的Luis Barragán 再選左邊第二欄的masterpieces 再選Calle F. Ramirez便是。 照片只要是黑白的(尤其是花園), 跟我們當時看到的都不一樣。

Barragán身高192cm, 他家的門也就大概這麼高, 所以他要進入每個房間時都要低頭彎腰, 以表示他的尊敬。 忘了是不是他不太有安全感--他在房間的重要轉角處都會擺上一個可以全方位反射的金屬圓球, 這樣不管他在屋裡的什麼地方, 一眼就可以觀察到房裡的每個角落並掌握所有的動靜。 他設計他的landscape, 讓每個窗戶看出去的後院景像都不一樣, 因為他覺得每個窗外的都應該是獨一無二的風景。 他是虔誠的天主教徒(但他愛女人跟馬), 所以窗戶的設計上可以看到十字架, 也可以看到光從窗戶透進來的十字架陰影。

日記上只寫了上面這一段, 所以其他都不記得了... 。 因為不能拍照, 所以下面這些照片都是網路上找來的:


(左)14號門進入後的走廊。 漆成一片黃, 再加上黃黃的燈.. 導遊有解釋原因, 忘了...
(右)走廊進來之後的左手邊是上二樓的樓梯, 右邊的空間沒什麼擺設, 門進去是通道(牆角有金屬球), 要左轉進客廳。
樓梯上那幅塗滿了金光閃閃的"畫"... 我還真是不知要怎樣"欣賞"


(左)客廳一景。 左邊那不知叫什麼東東的上面擺了他的建築照片藍圖之類的, 可以翻閱。 窗戶上有十字。
(右)書房在客廳後面, 最特別的是這座看起來像浮在空氣中的樓梯, 它是鑲到牆裡的。 樓梯上面是起居室, 參觀二樓時可以從起居室往下眺望這個挑高的書房。


工作室外的小花園。 我記得要通往這個小花園的門長得蠻特別的, 但已經忘了是怎麼個特別法了...


有十字的感覺吧?


屋頂

下面是我拍的:


來到屋頂了, 終於可以拍照。 為什麼我沒拍到上面那一張.. (我知道為什麼...)


通往屋頂的小門


說不拍還是偷拍了一張


房子外觀, 右邊的大窗戶是書房的, 左邊的應該一個是臥房一個是客房吧...




當初排這個行程的時候, 我根本不知道Luis Barragán是誰。 但因為屬於"建築"類嘛, 看一下鐵定不會錯, 又有地鐵可到的方便, 再加上UNESCO世界文化遺產的加持, 便沒有理由錯過。

當然, 現在除了知道他是有名的大師之外, 我對他的認識並沒有因為參觀了一座他的建築而突飛猛進(也因為遊記還沒寫到這邊, 圖書館又沒有介紹他跟他的作品的書.. 而我都是回來後才在做功課的..)。 只是在妹提到他時叨念了一下不知道為什麼這樣的建築能列入世界遺產(哎, 我覺得馬祖的民居更有韻味啊...)。

後來想想, 我覺得我的問題應該是在, 對於"建築"這件事, 我想到的是"建築物"本身: 它的牆它的窗它的線條它的裝飾它的功能性等等, 是把室內的設計跟佈置等排除在外的, 很純粹外行人看熱鬧型的。 是的, 你有沒有發現我都沒有提到"顏色"這件事? 這也是Barragán的特色之一喔! 但很顯然, 我沒有把"室內每個房間都漆了不同顏色"這件事跟"建築"聯想在一起。 所以一但它沒有炫麗的外表或是吸引目光的特異景致, 我就會茫茫然。 再加上實用卻一點都不華麗的傢具, 還算流暢但也看不出特殊處的空間設計, 除了"樸素"之外我實在想不出什麼觀後感...

把妹的對話抄在下面, 方便以後參閱: (今天晚了, 週末有空再來study一下看能不能讀出點什麼心得..)


*******************************
說起Barragan...
其實到是跟我們的王大閎先生有點像
對"現今"的人而言
真有讓人不知從何讀起的感覺...
(那本書叫Space and Shadow, Walls and Colour ...到是把重點點出來了)

雖然...我覺得王大閎先生的境界還是更高一籌...

*******************************
雖然barragan真的很經典
他的建築,哲學性大過於美觀
不過,之前我們也講過
不一定每位大師都要感動到讀者
英國人愛莎士比亞,但法國人認為莫里哀才夠格稱為大師

水草可以上這個去回味
http://www.barragan-foundation.org/

真希望水草也能看到王大閎...
http://www.arch.mcu.edu.tw/Dwang/works4-1953.htm

*******************************
鴻霖不是我的菜
我不喜歡王大閎的高層建築 : 1972 鴻霖大廈等...
(2層以上我就不愛了)
但2層樓房,我認為也是世界文化遺產那等級

水草可以看這棟 : http://forgemind.net/xoops/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849
(或是虹廬 http://forgemind.net/xoops/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795)

好或特別在哪裡?我該怎麼說 ...
對我而言
完美的窗
完美的牆
完美的線條
完美的對稱
完美的空間
完美到絕無多餘

不過王大閎還有更多
他將中國傳統構件(門窗等)轉成現代的語言
那種提煉的過程,我很佩服

虹廬是受"江蘇""安徽"傳統建築"磚雕門樓"影響
轉化成現代 (正面的入口是極高的白牆,遮斷一切想像)
我找不到較貼近的照片,只好請水草想像了
http://blog.niwota.com/a/305857.htm

**********************************
這裡有兩個比較"清楚"的王大閎舊案,都可以拿來跟barragan比較說...
http://forgemind.net/xoops/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81

建國南路自宅 (剛剛看了一下,這篇也提到barragan巴拉岡的大名)
http://forgemind.net/xoops/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784

**********************************
替水草找了幾篇 barragan

墨西哥現代主義建築師,對當代結構設計有重大影響。他設計的方形、長方形平面圍牆結構是從西班牙、摩洛哥
穆斯林的傳統建築勒.柯布西耶式建築、國際化風格、地中海和墨西哥民居中汲取創作靈感的。通過運用簡單的
水渠、人工瀑布襯托這極簡派風格的圍牆.巴拉岡更發展了別緻、簡樸式風格,並不斷影響著全世界的景觀建築
師和設計師。

或是Carlo Jimene談barragan(簡體)
http://www.ycwb.com.cn/gdjsb/2008-04/08/content_1856158.htm

**********************************
但是...其實...會比較在意的是...
水草是不是知道 : 我想"說"甚麼...

我會提到art deco
是因為這一派某些概念重疊到art deco


8 comments:

  1. 金光閃閃是貼金箔
    最近在亞洲可是紅得很...
    受日本金地屏風的影響
    (http://www.kachispo.com/k/1225/)


    浮在牆璧上的樓梯是印度與中亞的回教傳統
    http://www.flickr.com/photos/sanwahi/371733766/
    (下次再找個沒扶手的給水草)


    版主回覆:(12/09/2008 06:11:55 AM)

    可是這些都是有造型有圖案有"設計"過的呀
    那張"畫" 啥都沒有.. 噫 我很執著於"畫"這樣的表象喔!

    從照片的角度看得到'鑲"在牆上的痕跡耶!
    (要怎樣的博學程度才能一看到就知道是 "印度與中亞" 跟 "回教傳統"... 妹真是太神奇了...)

    ReplyDelete
  2. 不知是距離太遠還是眼拙
    那幅金箔畫只看到"金光閃閃"
    看不出有"畫"的地方


    版主回覆:(12/09/2008 06:06:54 AM)

    我就是不太懂.. 沒有"畫" 價值在哪裡...

    ReplyDelete
  3. 那看起來外形像一幅畫 ...
    (水草的意思應該是這樣)

    我看過日本人拍的casa barragan
    那張是把金箔貼一貼
    還有好幾棟都有這樣的畫阿

    因為barragan是教徒
    那樣的"畫",聯想到中世紀的"金地聖龕畫"
    http://www.artchive.com/artchive/m/martini/martini_annunciation.jpg




    版主回覆:(12/09/2008 06:05:34 AM)

    我也不知道它究竟是塗滿了金色 還是金箔耶 因為也只能遠觀
    可是不管如何 只有一種顏色 沒有圖樣 ... 只能說他真的很喜歡金色吧...

    ReplyDelete
  4. 現代建築有一派是講究"建築如雕塑"
    在外觀上極強調造型,如:雪梨歌劇院,中國最近的水立方,水煮蛋,貝聿銘...

    也有一派建築本身較樸素,但結合了景觀(造景),營造屬於現代人的奢華,如 : 安藤忠雄,巴里島的飯店...

    以上這兩派都好理解,也容易受人歡迎

    但有一派是屬於文人型(或哲學家型),如 : 王大閎,Louis Khan,barragan...
    這派最難,也通常難受歡迎
    但...這一派卻最能散發永恆的美感...



    版主回覆:(12/09/2008 06:02:07 AM)

    就是這樣! 我這兩天一直在想所謂的"哲學性" 對照著照片看了又看 還是覺得很難領會...
    像王大閎那個圓圓的門窗配上適當的傢俱很美
    可是很多建築外在.. 我還是沒有辦法理解其中的美..

    ReplyDelete
  5. 我不神奇阿
    因為我去過印度阿...
    噗~
    有問到老爺就順便講給我聽了


    沒發現"芭樂缸"家中沒雕像也沒"畫"嘛?
    就像他用十字架代替耶穌
    金箔畫上當然也沒有偶像或人物


    可能這些東西我看慣了
    覺得...本來就是那樣阿
    金箔畫在亞洲甚至這幾年台灣人的家,非常容易見到


    王大閎的月窗
    水草會喜歡
    因為那本來就是我們文化的一部份阿
    很容易有所聯想

    他們這一派最有名其實是louis khan
    因為他是美國人
    水草改天去看看吧
    http://en.wikipedia.org/wiki/Louis_Kahn
    CA 的La Jolla
    有一間Salk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 Studies



    版主回覆:(12/12/2008 06:26:16 AM)

    對呀 他家的畫.. 印象中都只有顏色
    其實這好像也不是那麼難理解(只要顏色不要圖案) 我的問題比較是在"畫"本身
    除了有人喜歡會購買之外 是不是還存在著某種藝術價值....

    Louis Kahn的建築就照片上看來 外表都還蠻有造型的耶
    (嗯.. 目前只有能力看出這樣)

    很多年前有在La Jolla出沒耶!
    再去不知要何時了..
    每次妹都讓我覺得相見恨晚 :)

    ReplyDelete
  6. 這其實有點像台南報恩堂阿
    簡單的才是最最困難
    繁複的反而才容易讓人抓到些甚麼



    版主回覆:(12/12/2008 06:11:15 AM)

    不管是創造者還是觀賞者 都是由奢入儉難吧

    ReplyDelete
  7. 呵呵~現代畫都不叫畫了
    改名叫"視覺藝術"拉~


    其實不要強求阿
    也許芭樂缸就不是水草的菜
    有許有一天水草了解芭樂缸為甚麼要那麼作
    但還是不喜歡
    也可能某一天就突然喜歡


    這種驚喜......那就應該無妨吧?


    水草有曾經本來不喜歡
    後來卻覺得很好的這種經驗嘛?


    我喜歡你說的:創造者由奢入儉難...
    當你鑽研一個領域一段時間後
    (比方)可以用一筆或一句話,表達出20筆(20句話)的感受
    那時候真是自我邁進一大步了...


    版主回覆:(12/13/2008 07:11:29 AM)

    這樣一講 我突然覺得.. 我很少喜歡什麼東西.. 也很少不喜歡什麼東西說..
    除了爬山看書 好像還沒什麼是有系統到"感覺在逐步演進"的經驗說 (嗯 這需要再想想)
    不過山記遊記寫了這麼多 還是一樣喜歡寫得又臭又長 精不了也簡不了呢!

    ReplyDelete
  8. 噗~真的有真的有阿
    有精簡
    我保證


    你最近都又精又簡......到沒在寫的程度也......(大笑~別打我)
    讀者只好自己想像水草目前的進度.......


    版主回覆:(12/14/2008 07:13:55 PM)

    哈哈 目前沒有進度 -- 我昨天寫了一整天寫不到三千字 真是生產力低落啊...
    有力氣的話頂多是把之前寫了一半的山記遊記補完吧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