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8/29
這個國家公園很年輕, 1999年才成立。 當然不是在衛星空照可以鉅細靡遺到門牌都看得見的這麼多年後突然憑空長出一座值得保護的峽谷啦, 它早在1933年就被設為National Monument, 六十多年後納入更多的保護區後被拔掉為National Park。
大概是因為很新, 感覺遊憩設施不多。 但這樣也好, 清淡點, 越原始樸實越有自然美。 也或許因為如此, 知道的人少, 也或許是我們到的時候有點晚了, 短短的景觀道路上並沒有看到多少遊人。 不過如果你來到這附近, 不要錯過這個國家公園喔! 你一定也會跟我一樣, 走到步道盡頭就"哇哇哇"地叫個不停, 覺得值回票價。 --喔, 我忘了要不要收錢, 但既然你來到此, 你身上一定會有一張national park pass(現在叫做America the Beautiful Pass), 那就無妨。
雖然也是以Canyon為名, 可是它跟大峽谷截然不同。 來到第一個觀景點Tomichi Point, 你或許跟我一樣, 下車來站到景觀台上就先"哇"了一聲。 黑色的山壁。 跟它週遭的紅色科羅拉多高原完全不一樣。 跟同屬科羅拉多高原的大峽谷不一樣。 谷深(>2000ft)谷窄(~1500ft), 跟寬達4-18mile的大峽谷不一樣。 不需要比較, 因為兩者根本是不一樣的個性, 卻同樣令人難忘。
由於峽谷又深又陡又窄, 陽光不易照進來, 幾乎都是黑色的山谷贏來了這個"black"的名字。 至於Gunnison, 則是下切了三千萬年光陰的Gunnison River。 在這48mile長的峽谷中, Gunnison River下切的距離比從Minnesota到墨西哥灣流了1500mile長的密西西比河下切的高度還多。 古代的人來到此, 都認為此峽谷不通, 一直要到20世紀初鄰近的谷地想要引水灌溉, 在1901年才有人順流而下, 證明引水是可行的, 在1905年建立引水渠道, 使用至今。
被用來命名的Gunnison是19世紀的探險家。 他的探險隊在1853年9月來到此, 雖然沒有多作探險, 卻對此地記下了第一筆書面的資料。
遊客中心又新又大。 雖然趕時間, 但還是忍不住逛逛它的明信片/書籍/海報等等, 還有最重要的, 在此要看啥玩啥。 逛完了室內, 第二個觀景點Gunnison Point就在遊客中心後面。 短短的步道來到崖邊, 你應該也會跟我一樣, 又"哇"了好幾聲。
Tomichi Point
Gunnison Point
通往崖邊的步道
遊客中心前的向日葵
谷深, 才mid-afternoon就有大片影子掉在山谷裡
看第一張照片我就開始頭暈了,
ReplyDelete有沒有平地的呢?
版主回覆:(12/21/2007 04:59:07 AM)
山谷上面都是平地呀! -- 第一張除外 -- 往下看就不暈了吧 :)
看完真只能哇哇哇哇哇
ReplyDelete哇真美
一直都想請問一下,妳很多文章的標題前面100 163 是啥意思?
我甚至在猜是公路編號嗎?應該不是
版主回覆:(12/21/2007 05:02:27 AM)
是我的"山記"的編號啦! 我有個excel在記走過的路的時間地點哩程等等 把號碼放上來比較好找說哪幾篇有寫過 ...
看了就好想去走它的步道喔!!
ReplyDelete版主回覆:(12/21/2007 05:07:05 AM)
KC下次來再到這一帶來走走吧 一定不會失望的!
好深的峡谷!山友很乖地站在那里让你拍照吗?:-)
ReplyDelete版主回覆:(12/21/2007 05:08:00 AM)
是啊 得拜託他在那邊等等 等我跑遠一點去幫他拍!
呵呵~這裡真是世界級的景觀阿
ReplyDelete這是石灰岩地形嘛?
還是其它?
跟北韓的金剛山,馬來西亞的神山有幾分類似說(沒去過,只看過照片)
山友真是高帥挺拔阿
一點也不輸風景
版主回覆:(12/24/2007 10:41:16 AM)
不是石灰岩喔! 資料還沒讀夠 沒讀到地質的部份 最近真的有點懶...
嘻 不能跟書爺爺的玉樹臨風相比啦!
哇!
ReplyDelete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天然的尚好~
版主回覆:(12/24/2007 10:47:37 AM)
少了遊客嬉嚷和隨之而來的紊亂交通(跟大峽谷比) 真的是很棒的天然美耶!
Dear nachtluft,
ReplyDeleteWish you a Merry Xmas and Happy New Year!
版主回覆:(12/25/2007 07:04:54 AM)
Dear Coffee Cat:
Happy holiday to you, too! Wish you a wonderful new ye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