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芹壁吃過甚為愜意的午餐, 休息到連老闆都覺我們應該出門了, 才依依不捨地離開璧海藍天為伴的露天座椅, 跟老闆租了機車, 上路去看看北竿的其他地方。
我們先往北走, 相當於順時針方向繞北竿島一圈。 JJ先載我, 我們用超緩慢的車速走在無人的公路上, 享受著和煦的陽光跟美麗的風景。 來到一叉路口, 沒有多想我們就把車停下來, 走下去看看道路通往何處。
結果是個廢棄(?)的碉堡。 可以望海, 可以眺望橋仔村。 這樣名不見經傳的地方也耗去我們不少時間跟記憶卡, 一天逛不完北竿島也就不意外了。
要進橋仔村的那個坡非常陡, 騎車的JJ覺得很可怕, 於是我們順勢滑到一戶人家的院子裡, 主人剛好在外面, 聽到我們要借停車在此, 非常大方地說好, 還要我們牽進去一點停。 滿滿的笑容洋溢著不生分的熱情, 久違了如此來自陌生人的親切, 讓人心也跟著笑漾開來。 往下走沒幾步路就看到民宿老闆開車上來, 對我們搖了搖頭。 他後來跟我們說, 像我們這樣遇到下坡就要下來用走的, 當然是玩不完。
後來從璧山下來時換我騎機車才知道那種根本沒有剎車的可怕。 是租來的車都是這樣, 還是島上太多的上下坡讓剎車早早沒力? 記得在澎湖時也是這個樣的。
村莊所在的谷地被雨水切割出許多的山溝, 據說曾經村內處處小橋流水, 橋仔村的地名就是這樣來的。 不過走柏油路的我們當然是沒看到小橋也沒看到流水。 這裡曾經是北竿最大的村落, 海路中斷後因而沒落。
村內幾座紅牆的廟宇立在海邊, 襯著背景山巒的綠意盎然, 格外醒目; 高聳的封火山牆造型特殊, 是馬祖的特色, 據說這樣火災的時候可以防止火災蔓延。 說真的我還是沒想出為什麼這樣可以隔絕火舌蔓延--有什麼樣的建築是火吞不下穿不過的呢?
馬祖的信仰屬多神, 島上諸多的廟宇祭祀著諸多的神祇, 除了到處都有的媽祖, 到後來我們也很熟悉的白馬尊王, 還有好多不怎麼聽過甚至神化了的祭祀。 橋仔村的廟宇密度又高居馬祖地區之冠, 據說村裡的廟宇裡的神尊加起來近百尊, 在人口外移之後形成了人少神多的景象。
印象最深刻的是它的展示館。 我本來是不抱任何期待的, 覺得這樣小的地方的展覽應該也就是意思一下。 一進門, 熱情的義工媽媽就迎上來, 帶領我們從頭逛到尾(雖然也就是兩三個房間)。 入口處的解說牌也做得不錯, 我貪看說明, 還錯過了義工媽媽一開始的解說, 聽到JJ的讚賞聲連忙加入。 裡面展示的漁具等等都是當地人家捐出來的, 義工媽媽詳盡的解說而且有問必答, 讓每一件展示品都有了生命。 難得的硬體收藏再加上流暢豐富的導覽, 真的是讓人驚喜(不知他們是怎麼辦到的), 有機會來到此不要錯過喔!
解說牌上有說這邊的廟有閩東跟閔南系統並存, 不過我當然是看不出來區別(有沒有封火山牆為依據?), 更糟的是當時也沒注意看, 現在要回想起, 除了封火山牆跟"大膽"的用色, 還真是沒什麼印象。 哎, 前幾天討論到大廟小廟的事時, 本來想問哪些算小廟的我才想起來, 在多廟的馬祖遇到不知在拜什麼神的廟我也會儘量不要進去, 尤其是那種站在荒郊野外的... 。 不過, 這樣的"不知供奉的是什麼" vs 多神論的民間信仰, 大概可以專文論述吧。
掛上個"軍事重地", 還是蠻有威嚴的...
眺望橋仔村
碉堡的小窗口
碉堡旁的廢棄屋... 牆毅立著, 不因雜草蔓生減低它的美
大島應該是大坵吧.. 原有聚落十幾戶, 因為交通不便都遷走了
碉堡旁的白馬尊王廟。 這裡有說明
從很陡的下坡路上眺望橋仔村
這屬於閔東 (這當然需要解說...我是很好奇上面那些五顏六色的塔有無特別含意?)
上面那個的背面
上下這兩張拍得很不好, 可是我很喜歡說...
展示館裡, 編漁網
玄天上帝廟旁邊的石獅, 後面就是漁村展示廳
玄天上帝廟的封火山牆
玄天上帝廟裡的籤詩。 乾隆六年耶... 我又想感嘆時光悠悠了...
玄天上帝廟裡的屋頂。 雖說是建於乾隆年間, 看起來實在太新了...
拍這張是要對照以前跟現在砌牆方式的不同。 好像是說, 以前是砌人字型的, 現在是水平的? 忘了.. 請指點
展示館的義工媽媽跟我們說, 廟宇用的是封火山牆, 可是一般有錢人家的房子用的是水紋牆(忘了名字是啥了, 只記得跟水有關, 請指點), 取的是水代表聚財。 我跟JJ著實研究了好一會兒這牆算不算是水紋/水波
看海的日子?
I like the two with ocean and small boats too - simple and clean. I also like the last picture. Is that you?
ReplyDelete版主回覆:(03/23/2008 04:49:34 AM)
Yes, it's me! 我大概就是在拍那有兩艘船的照片吧 :)
房子是後來用鋼筋水泥蓋的
ReplyDelete但是仿原樣重建?
還是匠師自創?
待查說...
閩南人少用綠色琉璃瓦
廣東人比較普遍
台灣本島少見的綠琉璃瓦就是台南三山國王廟(潮州會館)
有人說那是:台灣唯一"典型"的廣東建築
典型有點問題
因為潮州建築是廣東建築的支流而非主流
應該說:台灣唯一"典型"的潮州建築
至於那誇張的封火牆
應該也不屬於閩南
版主回覆:(03/23/2008 04:53:44 AM)
還是很好奇 封火牆真的能擋火嗎?
我覺得在妹家認識到的建築又都還給妹了.. 只記得一個尚黑一個尚紅... hmmm...
妹幾個離島都去過吧? 有去過西藏嗎?
我也對那誇張的封火山牆很感興趣 ^^
ReplyDelete這個在台灣本島很少見
妹知道這個是哪裡的風格嗎??
插播一下......
妹在小布家的文章刪除了嗎?
剛本想去看一些妹以前發表的粵式建築
但都不見了 嗚~
to N
ReplyDelete封火牆(風火山牆) 真的可以擋火阿
書呆說:
他可以阻擋火勢蔓延
還有防止火勢因"風勢"而擴大,進而達到區隔的效果
(當然是指街道上一棟房子接著一棟)
西藏不敢去(會感到悲哀與無力)
沒有達賴和人權的西藏
一個漢人比西藏人多的西藏
書呆說:個人的價值觀,不允許我們去那樣的地方
to sunny
有一部份真的永遠刪除了也
歹勢
我越來越覺得
沈默遠比聒噪來得好
(大笑)
所以我現在要開始學習沈默
書呆說:
這種封火牆,在台灣,類似的是”馬背”
水草說的那種水形馬背,跟廣東的鑊耳屋可以類比一下
至於玄天上帝廟的火形山牆(風火山牆)
有可能來自福州 or 閩北(???)
http://www.ltsbbs.com/blog/html/69/n-3269.html (點一下連結)
但福州的傳統建築以"白牆黑瓦"為主
這一棟真是一間融合各處的建築
(不知道sunny注意到他也用了"假四垂"了嘛?)
版主回覆:(03/25/2008 04:48:44 AM)
我還是想不通耶.. 如果是木造的牆 那當然就燒呀燒掉了 如果是磚造的 不長那麼誇張就不能妨火嗎?
蝦米假四垂?
嗚~ 人家還是喜歡熱情的妹
ReplyDelete不習慣沉默的妹
金、木、水、火、土型馬背的照片之前已經蒐集完畢
但一直還沒時間整理發表
第十張照片的屋頂就是"假四垂"
版主回覆:(03/25/2008 04:55:19 AM)
我也很期待耶 (hmm.. 馬背?)
to sunny
ReplyDelete期待五行馬背喔!
我會在你家很聒噪
哇哈哈~
to 水草
整理如下
廣府建築:黑(青)牆,綠(黑)瓦
潮州建築:灰(白)牆,綠(黑)瓦
福州:白(灰)牆,黑瓦
泉州漳州廈門:紅(白)牆,紅瓦
版主回覆:(03/25/2008 04:59:00 AM)
只能在Sunny家看到妹"聒噪"了嗎? ....
謝謝妹的整理! :)
馬上幫你打電話問我家公公
ReplyDelete會用到那麼誇張的山牆(安徽,江南,閩北...)
通常都是磚木混合的建築
事實上
中國自明朝之後
長江以南的主流,都是以磚木混合建築為主流
也就是磚為四牆,木為屋頂
風-火-山牆(封火牆),目的就是防風防火
水草不了解的部份,可能是認為他可以"預防"火災
重點在"預防"
但風火山牆的目的不是這樣
而是在"災後":避免災情擴大,也是是"防止火勢蔓延"
風火山牆會形成"煙囪效應"
我不替水草找了
因為不好連結
請水草到google
找"封火牆""煙囪效應"
應該就可以看到了
版主回覆:(03/25/2008 05:32:23 AM)
只找到三個連結耶.. 三個都是在講"天井"的煙囪效應.. 所以 封火山牆就是要讓熱空氣往上竄(反正上面已經沒東西了) 而不是跑到隔壁去繼續燒? 可是它其實只高出一點點的高度 這樣夠形成煙囪效應嗎?
不過 重點是"高"出來 它誇張的曲度 應該就是為了富於變化有造型而已吧?
我在水草家也會很聒噪的
ReplyDelete相信水草早就領教過了
所以要多寫喔
不多寫
我就沒辦法出聲音了
版主回覆:(03/25/2008 05:34:41 AM)
哇 這樣真是責任重大 我一定要每日三問 讓留言版變成妹的新窩!
hmm... 不過要問出有學問的問題很難耶...
每日三問喔...
ReplyDelete這樣書呆會以為是我在..."變相查班"拉!!!
版主回覆:(03/25/2008 04:40:05 PM)
妹回答就好了啦 不用驚動書爺爺! :)
對阿對阿
ReplyDelete誇張就是為了造型而已
版主回覆:(03/25/2008 04:41:45 PM)
我剛開始時一直以為是那個形狀能防火蔓燒 才卡在那邊想不通